通知公告

科研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2017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推荐公示 科研〔2017〕33号
作者:佚名     发布:2017-04-19     点击量:

 

2017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推荐公示

 

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苏美蓉老师申报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201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通知要求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7 4  19 日至 2017 4 27 日,公示期内如对公示内容有异议,请您向  东莞理工学院科研处    反映。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刘晓蔚,0769-22861299

 

东莞理工学院科研处

2017419

 

:公示内容

项目名称: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诊断方法研究

完成单位(含排序):1. 东莞理工学院;2. 北京师范大学;3. 北京大学

完成人(含排序):1. 苏美蓉(东莞理工学院);2. 陈彬(北京师范大学);3. 陈国谦(北京大学);4. 陈绍晴(北京师范大学);5. 姜昧茗(北京大学)

(一)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于环境科学与管理科学的交叉学科:环境管理学,尤其侧重于城市环境生态管理。

如何科学诊断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并实施系统调控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问题。立足国际前沿,项目组引入城市生命体理念,整合能值分析等系统生态学方法及集对分析等不确定性理论方法,解决了如何体现健康不确定性的难题,落实了基于组分间互动关系考量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诊断,创建了基于生命体理念和内在过程模拟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诊断新模式。

遵循系统把脉-精确诊断-科学调控的思路,经过十余年探索,在承担和参与国家973计划课题、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多项重大项目的基础上,主要取得四方面重要进展:明确提出城市的生命特征,创造性引入生命体理念到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研究中,确立了研究指导思想,破解了健康概念界定不清、忽视评价指标间内在关系等传统难题;建立了内外兼顾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突破了传统研究多关注外在状况的局限性,在对生命体外显性宏观表征进行综合度量和内在微观行为进行系统模拟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全面描述,提高了诊断精度;解读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不确定性,构建了基于集对分析的健康综合评价模型,解决了如何从评价源头上考虑不确定性的难题,提高了结果可信度;建立了基于统一指导思想的、具可推广性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诊断方法体系并成功应用于多时空尺度,划分了我国典型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类型,揭示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分布规律,初步描绘了全球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演变轨迹。

本项目共发表SCI论文五十余篇,其中在Applied Energy,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Ecological Indicators等国际主流刊物上发表了10篇代表性论文,其中8篇为顶级期刊论文。10篇代表性论文被SCI引用399次,其中近五年SCI正面他引225次。一篇代表性论文入选ESI数据库工程领域前1%高被引论文(Highly Cited Papers),一篇入选Ecological Modelling期刊最高被引论文,两篇入选Elsevier季度最热门下载论文(Top 25 Hottest Articles)。 

(二)客观评价

1. 第三方评价

代表性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普遍关注,共被引用530次,近五年被SCI引用357次。

能源经济学领域国际权威专家、美国环保局Daniel E. Campbell博士在其关于生态系统健康的评述文章中重点推介了本项目研究工作,评价其为生态系统健康领域的重要进展。Pulselli教授 在环境管理类权威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的文章中将本项目研究成果列为环境资源评价在城市系统的重要进展。国际能值协会主席Ulgiati教授课题组在能源管理权威期刊Energy Policy的文章中重点介绍了本项目历史序列研究成果,认为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此外,GengZhangLu等多个国内知名研究团队也多次引用本项目研究结果。

2. 推广应用

成果在北京、厦门、景德镇、武夷山、重庆等多个城市生态规划与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获得一致好评。例如,景德镇在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中借鉴了城市生态模拟与评价方法,认为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应……有力促进了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代表性成果

序号

论文、专著

名称/刊名/作者

年卷页码

():页码

通讯作者/

第一作者

1

Urban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 A review/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Su, M.R., Fath, B.D., Yang, Z.F.*

2010(408): 2425-2434

苏美蓉

2

Information-based Network Environ Analysis: a system perspective   for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Ecological Indicators/Chen, S.Q., Fath, B.D.,   Chen, B.*

2011(11): 1664-1672

陈彬

3

Urban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 based on emergy and set pair   analysis—A comparative study of typical Chinese cities/Ecological   Modelling/Su, M.R., Yang, Z.F.*, Chen, B., Ulgiati, S.

2009(220): 2341-2348

苏美蓉

4

Urban energy consumption: Different insights from energy flow   analysis, input-output analysis and ecological network analysis/Applied   Energy/Chen, S.Q., Chen, B.*

2015(138): 99-107

陈绍晴

5

Solar emergy evaluation for Chinese economy/Energy Policy/Yang,   Z.F., Jiang, M.M.*, Chen, B., Zhou, J.B., Chen, G.Q.*, Li, S.C.

2010(38):875-886

陈国谦

6

Ecological evaluation of Beijing economy based on emergy   indices/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 Numerical Simulation/Jiang,   M.M., Zhou, J.B., Chen, B., Yang, Z.F., Ji, X., Zhang, L.X, Chen,G.Q.*

2009(14): 2482-2494

姜昧茗

7

Set pair analysis for urban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u,   M.R., Yang, Z.F.*, Chen, B.

2009(14): 1773-1780

苏美蓉

8

Emergy-based ecological account for the Chinese economy in 2004/   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Jiang, M.M.,   Zhou, J.B., Chen, B., Chen, G.Q.*

2008(13): 2337-2356

陈国谦

9

Life-cycle energy production and emissions mitigation by   comprehensive biogas-digestate utilization/ Bioresource Technology/Chen,   S.Q., Chen, B.*, Song, D.

2012(114): 357-364

陈绍晴

10

Urban ecosystem modeling and global change: Potential for rational   urban management and emissions mitigation/Environmental Pollution/Chen, S.Q.,   Chen, B.*, Fath, B.D.

2014(190): 139-149

陈彬

(四)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序号

合作方式

合作者

(排名)

合作时间

合作成果

1

论文合著

12

2006-2015

Urban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 based on emergy   and set pair analysis—A comparative study of typical Chinese cities

2

共同立项

135

2007-2015

城市生命体生态特征及演变机理研究

3

论文合著

14

2010-2015

Low-carbon development patterns: Observations of   typical Chinese c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