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校生命健康技术学院、食品营养健康工程与智能化加工研究中心闫景坤教授团队在国际食品顶级期刊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题为“Advances and challenges in interaction between heteroglycans and Bifidobacterium: Utilization strategies, intestinal health and future perspectives”的综述文章。李垄清副研究员为论文的第一作者,东莞理工学院生命健康技术学院、食品营养健康工程与智能化加工研究中心李琳教授和闫景坤教授为通讯作者。
摄入杂多糖能促进双歧杆菌定植,重塑人体肠道菌群。杂多糖不能被人类基因组中编码的酶完全降解,大多数的杂多糖到达大肠中被肠道微生物降解。双歧杆菌属是在人类胃肠道中关键肠道微生物之一,能代谢各种结构复杂的多糖,包括:阿拉伯木聚糖、魔芋葡甘聚糖、n-聚糖、果胶、O-GalNAc聚糖等杂多糖,能够生成短链脂肪酸(SCFAs)、乳酸等代谢产物,有助于双歧杆菌属的定植、调节肠道菌群、增强人体免疫力、减少过敏反应等。然而,双歧杆菌对杂多糖的代谢途径、肠道菌群调节机制和人体健康调节作用尚未明确。
因此,本文从双歧杆菌属的组成、双歧杆菌属的杂多糖代谢酶系、代谢途径、代谢产物对肠道和人体胃肠道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针对双歧杆菌代谢杂多糖存在的局限性和未来食品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见解。
课题组及负责人简介:
本课题组围绕岭南特色食品资源,建立糖类物质的高效绿色创制、分子修饰及分析检测的技术创新体系,阐释其分子结构、功能性质、生理活性及健康功能的构效关系;在多糖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多尺度结构变化及功能因子的稳态化、增效与靶向递送等方面形成学科交叉的鲜明特色。
课题组负责人为闫景坤教授,研究团队由李垄清博士、余祥英博士等2人组成,均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拥有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微生物学、分析化学等多学科专长。本方向已培养硕士12人,目前在读硕士生5人。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tifs.2023.02.018
(撰文:李垄清;一审:闫景坤;二审:詹春燕 ;三审:李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