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和15日,我校第一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回顾了我校“升本”以来的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情况,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部署今后一段时间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学校领导周致纳、杨晓西、王江水、黄碧莲、安少华、邹晓平、戴炳源,东莞市科技局局长何跃沛,东莞市社科联主席王思煜等出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座。
14日下午,校长杨晓西作了我校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报告;学科建设管理办公室、科研处和人事处的负责人分别作了学科建设、科研工作和人才工作的分析报告。
自学校“升本”以来,我校全面实施“百名教授、博士办名校”的人才战略工程;学科建设上突出工科重点,确定了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4个优势学科为重点建设的学科群;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39项,科研水平层次不断提升,科研经费总计11567.02万元;学术平台稳步搭建,建有1个省重点实验室、4个市重点实验室,2个研究院, 2个市级研究平台和16个校级研究中心;科研教学互相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强化,学生开展和参与各级各类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共获省级以上奖励160多项;服务地方成效凸显,联合地方企业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共承担了71项横向课题,申请专利44件,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和铜奖各2项。
会议上,杨晓西校长指出,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事关学校工作大局,是学校发展的一条重要生命线。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整体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学校的社会评价,从长远来讲还关系到学校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建设和提升科研工作水平,全校教职工要形成四方面共识: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是提升教师水平的有效途径;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强大动力;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是建设现代大学的内在要求。他要求,学校要紧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入实施,学校“1123”工程的全面实施等机遇,大胆迎接挑战,努力破解难题,争取学科建设、人才队伍、科学研究方面再上新台阶。
杨晓西校长强调,要重点抓好八方面工作:引进培养并重,提升人才队伍质量;鼓励协同作战,培育科技创新团队;凝练学科方向,优化学科结构布局;提升科研水平,推动学科快速发展;加强基地建设,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创建交流平台,拓宽学术合作空间;加速成果转化,服务地方转型发展;强化科学管理,充分激发机制活力。
15日上午,学校领导,各院(系、部)、教辅、科研机构在岗副高职称及以上人员,机关部处、后勤部门负责人围绕学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有关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和交流。学校党委书记周致纳在下午的大会上作了讲话。
周致纳书记指出,这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会议既统一思想又提高认识,既总结经验又分析现状,既明确方向又确定目标,成效良好,富有成果,必将对推进我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产生积极作用。
他强调,进一步做好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要把握人才是根本的原则,高要求引进人才,高标准培养人才;要强化责任意识和协作意识;要提升科学管理能力、学术创新能力和服务地方能力。
学校党委书记周致纳在15日下午的大会上讲话
校长杨晓西作我校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