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莞理工学院交叉科学研究中心刘国锋博士后在镁合金顶刊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上发表了异质性水平对双峰结构AZ80镁合金协同变形机制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Synergistic deformation of bimodal-structured AZ80 Mg alloy for excellent strength-ductility synergy via regulating the heterogeneity level”,交叉科学研究中心的刘国锋博士后为第一作者,李润霞教授、王彪教授为通讯作者。

镁及其合金具有质轻、比强度高、阻尼减振、电磁屏蔽性能优良、储能特性好等优点,是极具应用前景的轻量化材料。但镁合金具有密排六方结构,在室温下变形时,柱面和<c+a>锥面滑移较难启动,导致强度低、塑性差。为克服强度与塑性的“矛盾”问题,本研究通过构筑双峰结构并调控其异质性水平(粗晶与细晶的硬度和体积分数差异)来提升AZ80镁合金的力学性能。

双峰结构AZ80镁合金的微观结构由第二相颗粒(β-Mg17Al12、Mg3Mn2Al18)强化的细晶区与无第二相颗粒的粗晶区组成,异质性水平随挤压温度升高而降低。当合金的异质性水平为0.31 GPa和0.238时,力学性能达到峰值(屈服强度:287 MPa、抗拉强度:393 MPa、延伸率:14.96%)。优异的力学性能源于变形过程中适度的异质性水平产生的异质变形诱导应力,促进<c+a>和非基面<a>滑移的激活,有效缓解了应变梯度,提高了粗晶与细晶的协同变形能力。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3956725000878
(撰稿:刘国锋;一审:李润霞;二审:詹春燕; 三审:李长平)
团队简介:
东莞理工学院交叉研究中心李润霞教授为主的科研团队长期从事铸造铝合金强韧化理论与技术、铝合金固态相变机理、材料微观组织与性能、分子动力学、第一性原理计算等方面的研究。团队由1位副研究员、4位讲师、6位博士后和多位博/硕士研究生组成。团队成员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cta Materialia、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Scripta Materialia、Materials & Design、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等TOP期刊发表多篇SCI论文。此外,团队成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博士后面上、特别资助等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