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申报2016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
电子工程学院杨平老师参与申报2016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该成果不属于东莞理工学院,根据“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的通知”(粤科函管字〔2016〕510号)要求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6年 5 月 18 日至 2016年 5 月 24日,公示期内如对公示内容有异议,请您向 东莞理工学院科研处 反映。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刘晓蔚,0769-22861299
东莞理工学院科研处
2016年5月18日
附:公示内容
项目名称:认知中继网络的相关特性及优化设计
候选单位(含排序):1、中山大学;2、广东工业大学
候选人(含排序):1、秦家银(中山大学);2、张旗(中山大学);3、李全忠(中山大学);4、罗丽平(广西民族大学);5、张广驰(广东工业大学);6、张萍(中山大学);7、杨平(东莞理工学院);8、李学易(广东工业大学);9曾鑫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10、黄建理(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简介:
项目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认知中继网络中的相关性问题、鲁棒波束成形优化设计是现代无线通信系统研究和开发的基础性、关键性的科学问题,也是认知中继技术应用的瓶颈之一。本项目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创新性成果。
1. 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揭示了认知中继网络中主次用户间的相关特性及其物理机制,同时率先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模型,导出了系统性能解析表达式
针对2010年以前认知中继无线电技术研究过程中普遍忽略或有意回避主次用户间的相关性,导致理论分析结果与仿真结果差异过大且无法解释的科学问题,我们从无线信道特性和信号的传输机制入手,考虑了主次用户间的相关性及相互干扰特性后,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认知中继网络中主次用户间的相关特性及其物理机制。基于该相关特性,我们率先建立了认知中继网络的传输理论模型,进而导出了相应的系统性能解析表达式。该成果为认知中继网络的优化设计及其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重要依据,对认知中继技术的研究、发展及其应用具有实质性的推动和贡献。
2. 提出并建立了求解一类分式二次约束二次规划问题的新方法,进而提出了求解认知中继网络鲁棒波束成形问题的新方法
针对认知中继网络优化设计中共同存在的非凸优化与二次规划这一共性和基础性科学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个非迭代的基于半定规划的方法及其算法,该算法计算复杂度远小于基于二阶锥规划和约束凹凸过程的迭代算法。针对范数受限的信道误差,我们在研究最大化认知中继网络的鲁棒可达速率的优化问题过程中,采用S-procedure和秩一松弛,经过一系列等价变换,将无限数量的鲁棒约束条件转化为有限数量的分块矩阵线性不等式,将鲁棒优化问题重构为一个凸的半定规划。
上述成果的学术论文先后发表在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等国际通信领域权威期刊上。20篇主要论文和10篇代表作分别被SCI他引99和83次,得到了多位IEEE会士的正面引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论文[1]为ESI高被引论文(按学科排名SCI引用在前1%的SCI收录论文为ESI高被引论文),并且获得了2014年IEEE Heinrich Hertz Award for Best Communications Letters(海因里希·赫兹最佳通信快报奖)。该奖项经IEEE通信学会多轮评审,授予过去三年发表在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上的最佳论文,每年仅评出一篇,以刊载论文为基数的遴选比例接近1/600,是通信领域的重要国际学术奖项之一。